由廣西消防救援總隊主辦的“聚力八桂 共筑平安”——2023年廣西媒體大V消防交流會在南寧召開。會議圍繞當前消防救援隊伍重點工作“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處置勤務改革新路子怎么走”作為議題討論,介紹了推行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處置勤務改革的必要性和階段性成效。
“非緊急占大警力” 釋放基層救援力量勢不容緩
去年暑期,廣西崇左消防發布了“消防員出警捕蛇”系列視頻,隨即走紅網絡。該系列視頻以第一視角的形式,記錄了消防員對于“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警情”的處置過程,吸引了眾多網友圍觀,也就此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消防員職能責任的討論。
2017-2019年,廣西全區每年社會救助警情占總警情的25%以上,其中摘馬蜂窩、抓小動物等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占社會救助類警情的60%以上,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占用了基層消防站大量的出警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消防救援人員投入到日常執勤和滅大火、救大災的主責主業訓練當中,難以促進消防救援隊伍核心戰斗力提升。
《消防法》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的主要任務是承擔火災撲救、重大災害事故和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廣西實施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除《消防法》明確的職責以外,還包含有群眾遇險的應急救援工作以及參與配合處置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任務。
因此,一些日常性的抓蛇、捕蜂等任務并未有明文規定,并不屬于消防救援隊伍的法定職責。同時,目前社會上現有的救助領域的專業從事力量已相對成熟,與其探索開展聯勤協作有助于解放有限警力,幫助消防救援隊伍集中精力研究新業態、新領域災害處置,同時也能確保群眾的任何求助都有求必應、有人兜底。
“多試點現新成效” 依托聯勤協作服務釋放動能
社會救援力量是消防救援隊伍的有益補充,發展社會救援力量也是大應急的必然要求。
2020年9月,經過多方論證,廣西消防救援總隊先試先行,以“釋放戰力、保障備勤、強化管理、提升效能”為試點工作思路,選取南寧、柳州、北海、百色支隊作為試點支隊,全面統籌推進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新體制下符合消防救援職業特點的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聯勤處置模式。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區各地因地制宜抓改革推進,探索出了“無償+有償+專班”“區分白天夜間不同時段”等聯勤協作模式機制,百花齊放,各具特色,成效顯著。全區通過服務形式處置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18166起,年均為基層消防站減少了25.6%的警情量,甚至部分基層消防站點平均出警量減少65.6%。切實為基層救援人員減負,保障了備勤,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滅火救援的主責主業當中,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研究當前新業態新領域的滅火救援新課題,將釋放的戰力與時間轉化為練就過硬的科學救援本領,例如新能源汽車火災、醇基燃料的滅火救援等;用于強化基礎體技能訓練、專業學習與救援技術培訓,基層消防站執勤訓練的達標率、良好率、優秀率顯著提升。
“全災種戰大應急”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通過改革釋放的戰力,廣西消防救援隊伍得以在深化做實主責主業、強化重大風險領域難題攻關和制定出臺完善標準等方面不斷檢驗和強化全區消防救援隊伍“全災種、大應急”的能力。
2022年,廣西消防救援隊伍成功處置了251160起各類警情,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動安保,高效處置“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10·17”桂林森林火災撲救、6輪強降雨抗洪搶險和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實實在在地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會上,廣西消防救援總隊還介紹了相關法定職責和職能分工,并向社會各界發出提五點倡議與一點呼吁:倡議相關行業部門強化協調,抓各項保障落實;建章立制,抓聯勤規范運行;強化指導,抓服務能力提升;強化調度,抓聯勤調派響應;強化考評,抓服務質效保障。 呼吁各方、社會各支專業救援隊伍、各企業專職消防隊伍等單位、團體和有資質的個人,積極參與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聯勤處置,大力支持消防救援事業和熱心服務公益事業。
蘇州智淼消防主營∶應急管理部發布新消防檢測儀器設備全套配備、防雷檢測裝置,火災現場勘查箱、消防監督檢查驗收箱、消防測試煙槍、試水裝置、消防評估軟件、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箱、電氣防火檢測設備,消防檢測設備、消防安全評估設備等。